物理系李永乐等人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研究论文

创建时间:  2020/07/30  龚惠英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物理系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 (ICQMS) 李永乐副教授课题组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蔡宏灵教授合作,发现了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在紫外线激发发射绿色荧光,有望作为新一代 LED 材料的无机-有机杂化钙钛矿型晶体 MEA(MnBr(4-x)Clx)2 (MEA=((CH3)4N)((C2H5)4N)2•NH4, x = 0, 2, 3),研究成果以“New photoluminescence hybrid perovskites with ultrahigh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and ultrahigh thermostability temperature up to 600 K”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一区期刊 Nano Energy (IF = 16.6) 上。



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在光电子器件领域高速发展,是制备发光二极管的新一代备选材料。锰基卤素杂化物是一类有前景的发光功能材料。目前为止,对于锰基金属卤化物的研究仍然模糊不清,并且该类化合物还存在着稳定性较低和光致发光量子产率 (PL QY) 较低的问题。本文首次设计并使用一次法构建了单晶MEA(MnBr(4-x)Clx)2 (MEA=((CH3)4N)((C2H5)4N)2•NH4, x = 0, 2, 3),该单晶的特征是在紫外光下能发出明亮的绿光,并在室温下表现出高达 99±1% (x=3) 的 PL QY,这种出色的发光性能可归属于 Mn2+d5 构型和 4T1–6A1 跃迁。此外,通过改变卤素比例 Cl/Br,可调节热触发的热稳定性和反常光致发光 (PL) 行为。尤其是 MEA(MnBr(4-x)Clx)2 具有高达 600 K 的超高熔点,这在我们已知的锰基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中是最高的。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展示了三种晶体的出色性能,而且凸显了这些化合物在光电化学中的潜能。


 

本工作中,李永乐副教授负责理论计算部分,蔡宏灵教授负责实验部分,分工明确,合作效果显著。本工作也是领域内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成功范例。

上海大学为本论文的合作通讯单位,理学院物理系硕士研究生范文斌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永乐副教授和蔡宏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1285520307485

上一条:上海大学创办的期刊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

下一条:理学院《玩转量子世界》入选中宣部2019年“原动力”中国高校动漫出版孵化计划


物理系李永乐等人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研究论文

创建时间:  2020/07/30  龚惠英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物理系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 (ICQMS) 李永乐副教授课题组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蔡宏灵教授合作,发现了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在紫外线激发发射绿色荧光,有望作为新一代 LED 材料的无机-有机杂化钙钛矿型晶体 MEA(MnBr(4-x)Clx)2 (MEA=((CH3)4N)((C2H5)4N)2•NH4, x = 0, 2, 3),研究成果以“New photoluminescence hybrid perovskites with ultrahigh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and ultrahigh thermostability temperature up to 600 K”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一区期刊 Nano Energy (IF = 16.6) 上。



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在光电子器件领域高速发展,是制备发光二极管的新一代备选材料。锰基卤素杂化物是一类有前景的发光功能材料。目前为止,对于锰基金属卤化物的研究仍然模糊不清,并且该类化合物还存在着稳定性较低和光致发光量子产率 (PL QY) 较低的问题。本文首次设计并使用一次法构建了单晶MEA(MnBr(4-x)Clx)2 (MEA=((CH3)4N)((C2H5)4N)2•NH4, x = 0, 2, 3),该单晶的特征是在紫外光下能发出明亮的绿光,并在室温下表现出高达 99±1% (x=3) 的 PL QY,这种出色的发光性能可归属于 Mn2+d5 构型和 4T1–6A1 跃迁。此外,通过改变卤素比例 Cl/Br,可调节热触发的热稳定性和反常光致发光 (PL) 行为。尤其是 MEA(MnBr(4-x)Clx)2 具有高达 600 K 的超高熔点,这在我们已知的锰基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中是最高的。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展示了三种晶体的出色性能,而且凸显了这些化合物在光电化学中的潜能。


 

本工作中,李永乐副教授负责理论计算部分,蔡宏灵教授负责实验部分,分工明确,合作效果显著。本工作也是领域内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成功范例。

上海大学为本论文的合作通讯单位,理学院物理系硕士研究生范文斌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永乐副教授和蔡宏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1285520307485

上一条:上海大学创办的期刊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

下一条:理学院《玩转量子世界》入选中宣部2019年“原动力”中国高校动漫出版孵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