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化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实地了解绿色能源技术的产业化进展,11月8日,上海大学化学学科党总支书记邢菲菲、化学系副主任洪玲、丁益民、系工会主席霍胜娟、青年教师代表等一行10人先后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校友企业阳光电源,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访问。
调研团队首先抵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点参观了该校备受瞩目的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聚焦于探索建立精准化、智能化双驱动的化学研究新范式,以大幅提升化学研究效率;结合已有工作基础和学科发展趋势,形成了复杂体系化学理论、化学过程精准表征、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学、反应路径与材料物性的精准调控四个研究方向。实验室李小波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AI算法优化复杂化学反应流程,从而加速新材料的合成、表征、筛选和发现;并展示了在精准操控化学反应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上大教师们就AI模型构建、数据处理、跨学科合作模式等关键问题,与中科大的专家们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此次访问为上海大学化学学科在探索“AI for Science”研究新范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借鉴。

下午,调研团队转赴校友企业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此行特别关注了其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前沿布局——阳光氢能。在阳光氢能HR总监马洁女士的陪同下,教师们参观了公司展厅及部分生产研发区域,全面了解了阳光电源在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筹主营业务方面的领先技术与市场地位。阳光氢能技术工程师详细讲解了碱性电解槽与PEM电解槽的技术特点、氢能储运的安全解决方案。团队教师们对“绿电”制“绿氢”的完整技术链条以及氢能在构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与技术专家就氢能技术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

本次调研活动行程紧凑,内容充实,兼具学术前沿高度与产业实践深度。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此行不仅开阔了学术视野,了解了AI技术在驱动化学研究范式变革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像阳光电源这样的领军企业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落实“双碳”目标中的担当与创新实践。

此次跨界调研学习,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访问,更是一次主动的“破圈”行动。它体现了上海大学化学学科在坚守学科本源的同时,积极拥抱变革、寻求外延拓展的战略眼光。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学科团队不仅汲取了顶尖科研机构的先进经验,也洞察了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的新要求,将为上海大学化学学科的未来发展规划注入新的动力。